衛康助力!跟著名家去旅行·蒙山文化高峰論壇
發布: 2025-09-10 10:48:55 作者: 佚名 來源: 衛康

2025年9月6日至7日,一場匯聚文化名家、深耕歷史文脈、探索文旅融合的“探索蒙山詩意仙境的歷史文化魅力——跟著名家去旅行·蒙山文化高峰論壇”在蒙山蒙童勝境、康谷溫泉及龜蒙景區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蒙山旅游集團主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蒙山康谷溫泉承辦,以“弘揚傳統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為核心,邀請省內文旅領域專家、文史學者、藝術家及青年博士,通過實地探訪、高峰論壇、文化沙龍等形式,解碼蒙山千年文脈,共商“文化+旅游+康養”發展新路徑。
01
名家齊聚話蒙山
多維解讀千年文脈

9月6日下午,蒙山文化高峰論壇在平邑蒙山康谷溫泉拉開帷幕。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原黨組書記、主任于鳳貴在致辭中指出,蒙山不僅是承載周公東征、孔子登東山、李杜同游等歷史記憶的“文化脊梁”,更是兼具紅色基因與生態優勢的“康養勝地”。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需進一步挖掘蒙山歷史文化符號,將“厚重文脈”轉化為“旅游吸引力”,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活力。

隨后,臨沂文旅集團黨委委員、蒙山旅游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武傳強在致辭中介紹了蒙山旅游集團在打造新型文旅動線、構建文旅綜合體“蒙童勝境”“文旅+康養”領域的實踐成果。

臨沂大學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院長、衛康集團董事長王宗繼則以《打響一場人民健康的保衛戰》為題,從現代醫學視角解讀蒙山“養生長壽”密碼,展現了“傳統養生智慧+現代醫養技術”的融合創新。
“腸道健康,人才能真健康。”這是王宗繼董事長常強調的理念。他認為,現代人的飲食結構、抗生素濫用及生活壓力,正在不斷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而這正是許多現代慢性病的根源所在。
洞察于此,王宗繼董事長帶領衛康集團與中外頂尖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生物科技相結合。集團深度融合特有的殼寡糖技術與精準菌群移植等前沿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清、養、補”三維一體的腸道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清”:為有益菌打造一個潔凈優良的腸道環境。
“養”:精準提供益生元,滋養腸道內的有益菌群,促進其生長壯大。
“補”:直接補充經科學配比的活性益生菌,重塑腸道微生態平衡。
這不僅是一套產品理念,更是一種科學、系統的健康生活哲學。

論壇的核心環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孫微做了題為《唐代詩歌與蒙山道家文化》的專題講座。作為央視《跟著唐詩去旅行》特約嘉賓,他以《尚書》《詩經》為切入點,講述了蒙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中國早期的山川信仰,又通過詩詞文獻,還原了蒙山在唐代文人心中的“詩意地位”,從杜甫詩歌中體現的道家思想引申出蒙山道家文化的緣起和發展以及蒙山在道家洞天系統中的地位,指出蒙山唐代時即為文人逸士修仙隱居之地,恰好契合了當代的養生理念,因此蒙山不僅是一座文化名山,更是一處名副其實的康養勝地,讓現場聽眾穿越千年,深刻感受到蒙山的文化魅力。
02
沙龍碰撞出真知
工商文旅康養新路徑

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趙桂琴開啟的論壇沙龍更是本次活動的“思想盛宴”,十幾位嘉賓各抒己見,從不同維度為蒙山發展建言獻策。

文史學者、文學博士朋星建議,蒙山作為齊魯名山、仙境奧區,自然地理(泰沂山脈)、文化傳承(道教浸潤)都與泰山有關,所以應該重點思考如何闡揚與泰山“和而不同”的自身特點,泰山重在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崇拜,蒙山可偏重仙翁壽星的塑造,強調養生、康養。同時呼吁抓緊搜集、保護歷代留存的蒙山碑刻。

齊魯師范學院教授王新芳以“家鄉人”視角,分享了蒙山承載的鄉愁記憶,她說,作為臨沂人,“沂蒙”二字是這片土地賦予的身份標簽,天生自帶文化韻味,而融自然、歷史人文于一體的蒙山,兼具歷史和文化的厚度,令人自豪,同時建議把蒙山打造成兼具休閑養生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省委辦公廳原副巡視員、山東財經大學特聘研究員孟昭軍則提出應該充分發揮“中國溫泉之城”優勢,深化溫泉康養特色,深度開發溫泉康養產品,同時重視發展銀發經濟。

山東省美術館創作部原主任、著名國畫家徐康建議,用藝術創作、書畫展覽等形式,讓蒙山的“自然之美”與“文化之美”走進大眾視野。
【青年力量同樣亮眼】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四位博士以新鮮的視角、專業的建議,展現了傳統文化傳承的青年力量。

張添博士:蒙山是扎根于中華文明的禮制基因與哲學脈絡之中的地域精神圖騰。顓臾世守蒙山之祀,正是中華禮樂文明的實證;孔子將蒙山祭祀權與諸侯德政綁定,則使蒙山從自然神山升華為仁政德治的符號和儒家思想的傳播地標。
沈潤冰博士:對當下國風文化IP的流行深有感觸,他認為,《浪浪山小妖怪》《哪吒》《黑神話悟空》的爆火說明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向慕,當下應該著重思考如何讓蒙山這座集文化、生態、康養于一身的寶庫,通過直播等新媒體方式被大眾廣泛感知,并衍化為當代文化記憶。
黃晨歌博士:分享了她對《豳風·東山》的理解,她認為,這首詩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為蒙山用深厚的胸懷召喚著一個個生命最真摯的情感。蒙山是詩歌之山,文化之山、康養之山,作為新一代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更有必要講好新時代蒙山故事。
楊衍亮博士:認為蒙山是一座詩意之山,建議舉辦蒙山詩詞創作大賽,而“蒙山”名字源自《周易》“蒙”卦,蒙則是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山還是古代仙道文化的洞天福地,在唐代更被視為養生修仙的祥瑞之境,這種隱逸傳統,豐富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與文學創作的主題。
03
沉浸式探訪+全媒體傳播
讓蒙山魅力走向全國

除了室內論壇、沙龍,本次活動還注重“沉浸式體驗”。9月6日上午,嘉賓們首站探訪擬于國慶節開業的蒙童勝境文旅綜合體,9月7日上午,一行人又前往沂蒙山龜蒙景區采風,在世界地質公園的奇山秀水中感受“生態蒙山”。午后的康谷溫泉體驗,則讓嘉賓們親身感受蒙山“溫泉康養”的特色,印證了“蒙山養生長壽”的自然優勢。
此次“跟著名家去旅行·蒙山文化高峰論壇”的舉辦,不僅是一次“文化尋根”,更是一次“發展謀劃”。通過名家智慧的碰撞、歷史文脈的挖掘、文旅路徑的探索,蒙山正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康養為翼”的全新姿態,邁向“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新征程,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與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蒙山樣板”。

此外,山東省大邦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魏章存、山東瀚文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文言、山東省會城市群中小企業促進中心秘書長徐瑞等人分別從各自角度,為蒙山文旅產業落地提供了實踐思路。
上一篇:王宗繼出席第七屆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 衛康|從抗戰精神到生命微生態的世紀突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