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即將出臺
發布: 2025-09-25 14:01:27 作者: 佚名 來源: 庶正康訊
營養健康產品是大健康產業的主角,其市場屬性是“專業化的消費品”,具備科技動能的企業將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近期,直播平臺“神藥”虛假宣傳事件頻發,引發社會對醫藥電商合規問題的廣泛關注,醫藥直播銷售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監管盲區愈發加大。
據《法治日報》旗下《法人》日前報道,北京多位消費者反映家中長輩通過直播購買到夸大療效的保健品及普通食品,例如“鯊魚粉”“假靈芝”等,其中甚至出現以壓片糖果冒充藥品的案例。
在互聯網直播帶貨蓬勃發展的當下,藥品也被卷入流量狂歡。然而,一些不法商家趁機渾水摸魚,利用直播間虛假宣傳“神藥”,誤導消費者購買,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虛假宣傳、資質缺失、超范圍銷售等亂象頻發,不僅埋下用藥安全隱患,更沖擊著醫藥行業的合規根基。
9月23日, 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直播電商監管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副司長劉軍衛介紹,為了加強直播電商監督管理,維護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直播電商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網信辦起草了《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今年6月至7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目前已進入法制審查程序,近期將正式發布出臺。

圖源:市說新語
劉軍衛表示,從監管中掌握的實際情況和總局發布的幾批案例分析,直播電商領域當前兩類問題相對突出。
一是虛假營銷。一些直播間運營者和主播對商品或服務的經營主體以及性能、功能、質量、來源、曾獲榮譽、資格資質、銷售情況、交易信息、經營數據、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二是假冒偽劣。一些直播間和平臺內商家推銷和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本次集中發布的典型案例主要涉及上述違法類型。
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4295億元,同比增長8.5%,直播電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綜合治理,強力整治直播電商亂象,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環境和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直播電商行業健康發展。
一是落實直播電商平臺合規管理主體責任。按照分層分級、層級對應合規監管要求,綜合運用合規指導、行政約談、行政處罰、媒體曝光等手段,指導督促直播電商平臺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制度機制建設,完善內部合規體系,提升合規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對直播電商領域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專項抽查抽檢頻次和力度,并關聯對應的平臺企業向社會公示。督促平臺企業依法履行平臺內經營者資質審核義務,定期開展核驗更新和動態監測,確保入網經營主體身份信息真實有效。
二是保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健全“線上發現、線下追查、線下發現、線上管控”的直播電商一體化監管體制,對于直播間運營者、主播、平臺內商家等主體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對于直播電商平臺,對其未依法履行資質審核義務、未依法對平臺內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采取措施、禁限售商品管控不力等行為進行重點核查,證據確鑿、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依法堅決立案查處。
三是強化部門協同和區域聯動。充分發揮協調機制、聯席會議作用,會同多部門,強化信息互通、風險會商、監管聯動,在人、物、網、號等監管上形成組合拳,合力推進直播電商行業治理。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重大案件提級管轄、掛牌督辦,加強跨地域信息共享和協同配合,著力破解直播電商跨行業、跨區域監管難題。
本文內容來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法人》,由庶正康訊編輯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完善治理機制 夯實直播電商“信任經濟”...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