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騙人三部曲之沒有終點的追逐
發布: 2008-07-08 00:28:26 作者: 吳迪 來源: m.20sum.com

【案例導讀】
    按照廣州市番禺區工商部門的說法,今年打擊傳銷比去年重視多了,但傳銷人員反而有增無減,久打不散、越打越多,打擊傳銷走進困局……
【案例正文】
    按照廣州市番禺區工商部門的說法,今年打擊傳銷比去年重視多了,但傳銷人員反而有增無減。
今年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要加大打擊傳銷的力度,國家工商總局更是連連發文嚴打傳銷,但傳銷不但依然存在于全國十個重點打擊省市,并有更趨囂張及向內地繼續擴散之勢。
久打不散、越打越多,打擊傳銷走進困局。
1 傳銷與打傳的拉鋸戰
抓-放-抓-放,在這個過程中,傳銷者對打擊變得不在乎,而執法者開始覺得疲倦
傳銷人員向執法者示威
8月19日,番禺區工商、公安等部門對該區的傳銷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聯合打擊,抓獲傳銷從業人員792人,端掉窩點41個。從數字上看,這次行動是成功的,但事實遠非這么簡單。
這天一大早,番禺區永紅大街49號603室就已經被警方鎖定,里面聚集的傳銷人員將成為此次聯合執法行動第五小組打擊的重點。
45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正坐在不足10平方米的地板上聽課,看到警察沖進來,所有的人都出乎尋常的鎮定。
其中一個女孩子甚至跟參與行動的記者打起了招呼:“帥哥,你長得真帥,要不一起來參加我們的‘直復營銷’吧。”其他年輕人哄堂大笑。
在被警察登記過程中,不少人相互擠眉弄眼。顯然,這類執法行動只是他們充滿激情的“直復營銷課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被警察押下樓時,他們相互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其中一個男孩還調皮地對一個民警揮揮手:“阿Sir,再見!”
十點左右,一輛運送傳銷人員的汽車來了,他們將被送到警局接受反傳銷的思想教育。這是一輛經過特殊改裝的銀白色廂式貨車,車廂兩側裝上了百葉窗。據介紹,番禺區為了運輸傳銷人員,專門發明了這種車輛,一車可以裝40來人。執法人員打開車門時,他們更加活躍,噓聲、口哨聲連成一片,并爭先恐后地上了車。
車即將啟動的那一刻,傳銷者一齊在狹小的車廂里跳了起來,并高呼“萬歲”,車搖晃起來。執法人員上前阻止,車廂里又高唱起革命歌曲。車開了,一只手透過百葉窗的縫隙,伸了出來,做了一個“V”字手勢。
面對如此情景,執法人員只有搖頭。“這里面好多人都已經3次、4次被打擊了,他們現在根本不怕。”一名警察無奈地表示。
一位年輕的工商執法人員向記者道出了苦處:“傳銷和其他犯罪不同,比如販毒,人贓俱獲就獲得了證據,但是傳銷人員聚會是沒有實物證據的,他們經常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在集會,憲法保護公民集會自由。我們在執法中很多時候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反傳銷教育毫無效果
十點多,已經有五六十名傳銷人員坐在警局的空地上。現場的高音喇叭和電視機,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反傳銷宣傳資料,但幾乎沒有人理會這些,有人吸著煙,有的瞇著眼睛養神,有個女孩在漫不經心地擺弄鞋子上面的塑料花。
教育結束后,警官站在前面念著一串名字:“劉鵬、趙學東、馬月華、田麗梅……”他們的家人都曾經在番禺公安分局報過案,警方希望在這次大行動中找到他們。
從四川趕來找女兒的肖女士站在遠處悄悄哭泣。剛才她還滿心希望會有傳銷者可憐她,告訴她女兒的去向,但看到這些年輕人現在的反應,她不再有希望。
將近中午十二點,除了少數幾個人被移送司法機關外,其他人員都被放了。
“因為國家目前沒有懲治傳銷的明確法規,所以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只有少數人員受到法律懲罰”,“我們也發現這種教育效果不大,但我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番禺區工商局商檢科科長梁海戰告訴記者。
進一步了解發現,這種現象普通存在于打傳各地。廣東省茂名市工商局打傳辦工作人員柏華延回憶,甚至有傳銷人員在打傳后沖到工商局,要求歸還被罰沒的傳銷產品,說沒收他們的產品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更讓番禺工商人員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傳銷人員被抓獲接受教育時,還極力游說工商人員入會。
2 工商和公安陷入困惑
相關法律缺位,執法者對自己打擊傳銷的行為變得不自信
大多傳銷者無法懲罰
參與這次行動的商檢科科長梁海戰,眼睛紅紅的,一臉疲憊。他告訴記者,昨夜他剛幫一位從化趕來的家長在傳銷窩中找到了女兒,但那女孩是被父親連拖帶拉才走的。
他說這樣的事每周都會發生幾起:“我們商檢科,至少有60%的精力放在了打傳工作上。番禺市橋鎮的警察,少說也有一半的警力投入到了打傳工作上。”
據介紹,現在番禺工商和公安的打傳行動,每周都會進行兩次。在番禺,由31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組建成了一個“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領導小組”,并實施了打傳聯席會議制度,還準備組建一支“打傳專業隊”。“我們這幾個工商人員要對付至少兩萬傳銷人員,沒有專業隊伍根本忙不過來。”番禺區工商局局長何樹基解釋。
據該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他們已經查獲涉嫌傳銷的人員兩萬三千余人次,摧毀了近千人參與的“鴻雁體系”特大傳銷組織,抓獲了該組織A至C級的高層傳銷人員27人。司法機關共在被查的兩萬余傳銷人員中刑事拘留了18個情節嚴重者。
據進一步了解,番禺區委區政府還準備把原來設在工商局里的打傳辦設到區政法委,以便更有力地打擊傳銷。番禺區政府還準備強化管理,一旦發現出租屋中有傳銷人員,就對出租屋停水停電,對房東進行重罰以使傳銷者無立足之地。
“但區政府對這個措施很慎重,因為其合法性還待論證。”工商局一位干部介紹,“我們自己對這個措施也有困惑,這樣做至多只能把傳銷人員趕出番禺,卻很難真正瓦解傳銷組織,他們還會流動到別的地方。幾年前,增城也這樣做了,‘驅趕’效果不錯,但不少傳銷人員流到了番禺。”
番禺公安和工商人員現在面臨的難題是,由于傳銷組織的隱秘性,他們很難抓獲高層傳銷人員,而大多數底層傳銷人員本身也是傳銷受害者,按照目前的法律,很難對他們作出有效懲處,只能進行“思想教育”。這也正是目前多數傳銷組織久打不散的一個技術性原因。
“打傳要打傳銷高層”
如何突破這個技術性困難呢?番禺區工商局認為,只要傳銷高層一抓獲,傳銷組織就會迅速瓦解。“這個堡壘從外部看很堅固,那就從內部突破。我們正在建議區政府對傳銷舉報實行重獎制度,舉報的傳銷人員級別越高,我們給的獎金就會越高。”何樹基局長介紹。
另外,現在的傳銷組織一般都對新成員進行嚴格的洗腦,禁止底層傳銷人員讀報和看電視。何樹基的設想是:“我們要打破他們的信息封鎖,進行無孔不入的宣傳攻勢。以后要對每個出租屋都進行反傳銷宣傳,在傳銷人員經常出沒的地方派送宣傳資料。這樣做至少可以讓中毒不深的傳銷人員醒過來。”
工商無權打傳銷了?
但所有這一切努力效果會多大,何樹基沒有把握。
最為直接的原因是,國家法律對傳銷的模糊界定讓他困惑。現在國家沒有直銷法,也沒有打擊非法傳銷的反金字塔法。從1998年到現在,工商和公安打擊傳銷的主要依據仍然是國務院等機構的若干文件。更讓何樹基這個工商干部困惑的是,目前傳銷發展到了傳人頭和網絡傳銷,根本找不到商品證據。這樣,就很難界定他們是不是在進行經營行為。“有時候我都迷糊了,如果沒有證據表明這是經營行為,我們工商還有職權去查處他們嗎?這些都需要法律趕快作出界定。”。
今年以來番禺發生了數起由傳銷引起的惡性事件,數名被強制傳銷的大學生因跳樓造成重傷。“但法律常常沒法對傳銷人員作出人們所期待的那種懲罰。”何樹基說,這類案子一般都以非法拘禁罪進行判決。番禺區法院刑事審判庭的案卷表明,多數這類被告被判兩年以下。
警方則反映,一大部分被警方抓獲的傳銷人員,因為證據不足被檢方退了回來,“他們沒留下證據,我們辦案很難啊。”番禺區公安分局一位葉姓警察向記者訴苦。在今年番禺區查獲的兩萬三千多人次的傳銷人員中,刑事起訴的只有18人。整個廣東省的情況也與此相似,廣東省工商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刑事拘留的434名傳銷人員中,被檢方批捕的只有131人,被依法刑事判決的只有21人。
“法律上的困境顯然減低了打傳的威懾力,所以在今天的大行動中,傳銷人員會面對執法人員顯得毫不在乎。每次打擊行動后,傳銷人員就會像過節一樣慶祝一番,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你看,我們不合法也不違法,工商拿我們沒辦法’。”何樹基說。
3 傳銷變得越來越復雜
中國開放直銷市場承諾期臨近,境外直銷企業急欲進入,另一些傳銷企業也蠢蠢欲動
境外傳銷企業悄入內地
記者調查發現,像何樹基一樣的工商干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所面臨的打傳困境將更為復雜。
隨著入世協議里中國開放直銷市場承諾期的臨近,境外一批未被大陸批準的直銷企業已急欲進入,另一些在境外也臭名昭著的傳銷企業同樣蠢蠢欲動。傳銷這趟水一下子變得更混了。
已經被國家總局列為今年十大傳銷案件的“美國立新世紀”傳銷案就是一例。記者從直銷界人士處獲悉,“美國立新世紀”是世界直銷行業協會的會員之一,在美國做的是正經生意,但它沒有被中國獲準進入中國直銷市場。
于是,它悄悄派“網頭”在中國布網銷售產品,意欲在直銷市場開放前搶得先機。但因為它在中國沒有正規的辦事機構,部分“網頭”失去了公司監控,搞起了非法傳銷。
今年3月,深圳市工商機關依法查處了“美國立新世紀”傳銷案。但記者的調查表明,“美國立新世紀”在深圳轉入了一種更為隱蔽的傳銷方式。
揭發這一內幕的是深圳一投資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郝軍(化名)。他稱立新世紀目前經常把深圳一些商人和白領騙到香港去搞培訓,以逃避內地工商的監控。他本人也是這樣的一個受害者。
郝軍介紹,今年四月份,他在立新世紀銷售商邵先生的鼓動下,花8000港元買下了他們的產品,并在后來的幾個月中拉到了兩個下線。按立新世紀的承諾,他應該得到三千多元的業績,但香港的上線卻不把錢給他。他稱,他周圍不少好朋友也受了立新世紀的騙。后記者致電郝軍的香港上線王克琳,他的秘書承認,目前他們發展了深圳不少商界人員為“立新世紀”會員。
而年輕的商人黃黎(化名),已經被香港的直銷企業亮碧思蠱惑得神思恍惚、負債累累、眾叛親離。
黃的哥哥黃一飛介紹說,黃黎雖然只有二十余歲,但她通過開餐館賺了數萬元。今年六月以來,她在數個餐飲業同行的游說下,進入了以銷售法國香薰產品lampeberger為名的香港亮碧思直銷公司。“這以后她就像瘋了,隔三差五到香港去聽亮碧思的銷售培訓,很快,她停下了餐館,專做這個亮碧思(生意)。”此后,黃黎開始不厭其煩地向親戚朋友推銷她的香薰產品,幾萬元的積蓄很快花完,并且不斷地向周圍的親友舉債。“現在她整個人都變了,親朋好友看到她就像避瘟神似的。我很怕她精神出問題。”黃一飛為妹妹擔憂而無奈。
記者通過香港直銷界人士河童獲知,亮碧思傳銷企業在香港也已經臭名昭著。早在一兩年前,香港警察局的商業罪案科就已經對亮碧思作了調查,香港不少媒體也報道了一些香港市民深陷亮碧思造成各類悲劇的事件。目前,香港的“反LB(注,即亮碧思)大聯盟”更是不斷公布有關亮碧思的各類投訴。但因為取證困難,香港商業罪案科至今沒有端掉“亮碧思”。
傳銷越來越隱蔽了
據河童透露,不只是立新世紀和亮碧思,更多香港和歐美的直銷企業,正在合法或非法地謀劃如何與大陸的監管層打擦邊球,搶奪大陸這塊即將開放的巨大直銷市場。
另一種變化也正在更為嚴峻地考驗工商執法人員。在工商人員忙于打擊常規的非法傳銷活動時,傳銷的各類變種層出不窮。互聯網傳銷、骨灰塔位傳銷,還有各類在傳銷與直銷之間打擦邊球的銷售行為。
雖然辨別直銷與傳銷有幾大公認的原則:是否需要交繳高額的入會費或認購高額產品,直銷商的收入來源是否來源于介紹他人入會時所抽取的傭金,公司是否灌輸一種不勞而獲或者說短期便可以賺大錢的理念,公司是否接受退貨。但實際操作時依然很困難。“金字塔欺詐”發展到今天,與直銷的界線早已更加模糊。
直銷公司中山完美的總裁許國偉曾表示:“金字塔欺詐和合法直銷往往只有一線之差。”有市場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即使國家制訂了詳細的執法標準,但對于基層執法人員來說,辨別這“一線之差”將會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知名的直銷業獨立研究人王萬軍更是語出驚人:“金字塔欺詐常用的詐騙手法發展到現在早已變得錯綜復雜,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收取高額入會費、把受騙人員聚居在一起進行詐騙的手法,已經是最為愚蠢和最為初級的手法了。”他舉例,過去高額入會費一直是辨別金字塔欺詐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現在的互聯網傳銷則是只收100元甚至50元左右入會費的金字塔欺詐組織。
4 立法是治本之策嗎
相關法規的出臺會便于執法,但傳銷的社會生存土壤仍將存在
反傳銷法規呼之欲出
面對這個日益棘手的打傳問題,工商局長何樹基盼望直銷法早日出臺:“有了直銷法,我們界定非法傳銷和直銷就會比較清楚。打傳也就更有法律依據。我相信,直銷法出臺后,非法傳銷會有所遏制。”
何樹基的這種想法在執法人員中很有代表性。但直銷業獨立研究人王萬軍卻持謹慎態度:“按照加入WTO的承諾,直銷立法應該是在2004年底出臺。
但由于直銷行業的復雜性和我國國情的復雜性,如果為了兌現承諾倉促出臺,一部不完善的法規所引發的危害會更大。“他舉了個例子,我國以前有《傳銷管理辦法》,但還是被許多企業鉆了空子而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并導致了1998年的”一刀切“政策。
但立法的必要性仍毋庸置疑,目前媒體盛傳國家商務部已在制訂直銷法草案。對此,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第一副會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薛榮久認為,立法應從這幾方面入手,首先是降低入會費,這是控制非法傳銷的有力措施之一。其次,要在限制直銷商欺詐的基礎上保障直銷商的合法權益。再次應立法禁止通過推薦直銷商加入而直接獲取傭金的做法。他介紹,美國各州的反金字塔法嚴禁直銷商通過發展下線獲得獎金。
執法標尺將更明確
另一個可能讓何樹基興奮的消息是,目前國家商務部已經初步制訂了《反金字塔欺詐條例》的草案。這將是一部專門針對非法傳銷的法規,目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在把該條例的草案分發給部分直銷企業,進一步征求意見。這是王萬軍通過權威渠道獲悉的。
王萬軍分析,《反金字塔條例》對于打擊傳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他透露,該條例草案已給“金字塔計劃”作出了明確的定義:“金字塔計劃是指參加者交納或變相交納一定的費用后,即可加入并可以此獲得報酬;其他人以同樣方式加入后亦可取得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并獲得報酬;余者以此類推。其組織者以后參加者交納的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參加者的收益數額主要依據其發展人員的數量或其發展的人員的數量。”這個定義應該可以讓何樹基這樣的基層工商干部有了明確的執法標尺。
但王萬軍仍認為,由于直銷行業的復雜性,特別是現在的金字塔欺詐越來越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多樣性,該條例只籠統地給出了金字塔計劃和金字塔欺詐抽象的定義,這在表現出立法靈活性的同時,也為執法時對金字塔欺詐行為的認定提出了難題。“條例應從不同方面列舉金字塔欺詐與合法直銷的明顯區別,這樣便于執法。”
消除傳銷根源非一日之功
中山大學社會學教授蔡和則認為,作為一個很復雜的社會現象,單純靠立法解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傳銷問題是困難的。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首先是中國社會變得太快。變得快就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和希望,人們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富。在一個穩定的社會里,“暴發戶”是很少見的。但在中國,這種現象太多了。這種現象激發了很多人的非法投機心理。同時,目前社會分化已經比較嚴重,于是造成這樣一種局面:底層的人情愿去冒違法的風險,會有意識地尋求“傳銷”這樣一條暴發的途徑        
 
【案例正文】
今年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要加大打擊傳銷的力度,國家工商總局更是連連發文嚴打傳銷,但傳銷不但依然存在于全國十個重點打擊省市,并有更趨囂張及向內地繼續擴散之勢。
久打不散、越打越多,打擊傳銷走進困局。
1 傳銷與打傳的拉鋸戰
抓-放-抓-放,在這個過程中,傳銷者對打擊變得不在乎,而執法者開始覺得疲倦
傳銷人員向執法者示威
8月19日,番禺區工商、公安等部門對該區的傳銷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聯合打擊,抓獲傳銷從業人員792人,端掉窩點41個。從數字上看,這次行動是成功的,但事實遠非這么簡單。
這天一大早,番禺區永紅大街49號603室就已經被警方鎖定,里面聚集的傳銷人員將成為此次聯合執法行動第五小組打擊的重點。
45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正坐在不足10平方米的地板上聽課,看到警察沖進來,所有的人都出乎尋常的鎮定。
其中一個女孩子甚至跟參與行動的記者打起了招呼:“帥哥,你長得真帥,要不一起來參加我們的‘直復營銷’吧。”其他年輕人哄堂大笑。
在被警察登記過程中,不少人相互擠眉弄眼。顯然,這類執法行動只是他們充滿激情的“直復營銷課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被警察押下樓時,他們相互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其中一個男孩還調皮地對一個民警揮揮手:“阿Sir,再見!”
十點左右,一輛運送傳銷人員的汽車來了,他們將被送到警局接受反傳銷的思想教育。這是一輛經過特殊改裝的銀白色廂式貨車,車廂兩側裝上了百葉窗。據介紹,番禺區為了運輸傳銷人員,專門發明了這種車輛,一車可以裝40來人。執法人員打開車門時,他們更加活躍,噓聲、口哨聲連成一片,并爭先恐后地上了車。
車即將啟動的那一刻,傳銷者一齊在狹小的車廂里跳了起來,并高呼“萬歲”,車搖晃起來。執法人員上前阻止,車廂里又高唱起革命歌曲。車開了,一只手透過百葉窗的縫隙,伸了出來,做了一個“V”字手勢。
面對如此情景,執法人員只有搖頭。“這里面好多人都已經3次、4次被打擊了,他們現在根本不怕。”一名警察無奈地表示。
一位年輕的工商執法人員向記者道出了苦處:“傳銷和其他犯罪不同,比如販毒,人贓俱獲就獲得了證據,但是傳銷人員聚會是沒有實物證據的,他們經常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在集會,憲法保護公民集會自由。我們在執法中很多時候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反傳銷教育毫無效果
十點多,已經有五六十名傳銷人員坐在警局的空地上。現場的高音喇叭和電視機,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反傳銷宣傳資料,但幾乎沒有人理會這些,有人吸著煙,有的瞇著眼睛養神,有個女孩在漫不經心地擺弄鞋子上面的塑料花。
教育結束后,警官站在前面念著一串名字:“劉鵬、趙學東、馬月華、田麗梅……”他們的家人都曾經在番禺公安分局報過案,警方希望在這次大行動中找到他們。
從四川趕來找女兒的肖女士站在遠處悄悄哭泣。剛才她還滿心希望會有傳銷者可憐她,告訴她女兒的去向,但看到這些年輕人現在的反應,她不再有希望。
將近中午十二點,除了少數幾個人被移送司法機關外,其他人員都被放了。
“因為國家目前沒有懲治傳銷的明確法規,所以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只有少數人員受到法律懲罰”,“我們也發現這種教育效果不大,但我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番禺區工商局商檢科科長梁海戰告訴記者。
進一步了解發現,這種現象普通存在于打傳各地。廣東省茂名市工商局打傳辦工作人員柏華延回憶,甚至有傳銷人員在打傳后沖到工商局,要求歸還被罰沒的傳銷產品,說沒收他們的產品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更讓番禺工商人員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傳銷人員被抓獲接受教育時,還極力游說工商人員入會。
2 工商和公安陷入困惑
相關法律缺位,執法者對自己打擊傳銷的行為變得不自信
大多傳銷者無法懲罰
參與這次行動的商檢科科長梁海戰,眼睛紅紅的,一臉疲憊。他告訴記者,昨夜他剛幫一位從化趕來的家長在傳銷窩中找到了女兒,但那女孩是被父親連拖帶拉才走的。
他說這樣的事每周都會發生幾起:“我們商檢科,至少有60%的精力放在了打傳工作上。番禺市橋鎮的警察,少說也有一半的警力投入到了打傳工作上。”
據介紹,現在番禺工商和公安的打傳行動,每周都會進行兩次。在番禺,由31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組建成了一個“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領導小組”,并實施了打傳聯席會議制度,還準備組建一支“打傳專業隊”。“我們這幾個工商人員要對付至少兩萬傳銷人員,沒有專業隊伍根本忙不過來。”番禺區工商局局長何樹基解釋。
據該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他們已經查獲涉嫌傳銷的人員兩萬三千余人次,摧毀了近千人參與的“鴻雁體系”特大傳銷組織,抓獲了該組織A至C級的高層傳銷人員27人。司法機關共在被查的兩萬余傳銷人員中刑事拘留了18個情節嚴重者。
據進一步了解,番禺區委區政府還準備把原來設在工商局里的打傳辦設到區政法委,以便更有力地打擊傳銷。番禺區政府還準備強化管理,一旦發現出租屋中有傳銷人員,就對出租屋停水停電,對房東進行重罰以使傳銷者無立足之地。
“但區政府對這個措施很慎重,因為其合法性還待論證。”工商局一位干部介紹,“我們自己對這個措施也有困惑,這樣做至多只能把傳銷人員趕出番禺,卻很難真正瓦解傳銷組織,他們還會流動到別的地方。幾年前,增城也這樣做了,‘驅趕’效果不錯,但不少傳銷人員流到了番禺。”
番禺公安和工商人員現在面臨的難題是,由于傳銷組織的隱秘性,他們很難抓獲高層傳銷人員,而大多數底層傳銷人員本身也是傳銷受害者,按照目前的法律,很難對他們作出有效懲處,只能進行“思想教育”。這也正是目前多數傳銷組織久打不散的一個技術性原因。
“打傳要打傳銷高層”
如何突破這個技術性困難呢?番禺區工商局認為,只要傳銷高層一抓獲,傳銷組織就會迅速瓦解。“這個堡壘從外部看很堅固,那就從內部突破。我們正在建議區政府對傳銷舉報實行重獎制度,舉報的傳銷人員級別越高,我們給的獎金就會越高。”何樹基局長介紹。
另外,現在的傳銷組織一般都對新成員進行嚴格的洗腦,禁止底層傳銷人員讀報和看電視。何樹基的設想是:“我們要打破他們的信息封鎖,進行無孔不入的宣傳攻勢。以后要對每個出租屋都進行反傳銷宣傳,在傳銷人員經常出沒的地方派送宣傳資料。這樣做至少可以讓中毒不深的傳銷人員醒過來。”
工商無權打傳銷了?
但所有這一切努力效果會多大,何樹基沒有把握。
最為直接的原因是,國家法律對傳銷的模糊界定讓他困惑。現在國家沒有直銷法,也沒有打擊非法傳銷的反金字塔法。從1998年到現在,工商和公安打擊傳銷的主要依據仍然是國務院等機構的若干文件。更讓何樹基這個工商干部困惑的是,目前傳銷發展到了傳人頭和網絡傳銷,根本找不到商品證據。這樣,就很難界定他們是不是在進行經營行為。“有時候我都迷糊了,如果沒有證據表明這是經營行為,我們工商還有職權去查處他們嗎?這些都需要法律趕快作出界定。”。
今年以來番禺發生了數起由傳銷引起的惡性事件,數名被強制傳銷的大學生因跳樓造成重傷。“但法律常常沒法對傳銷人員作出人們所期待的那種懲罰。”何樹基說,這類案子一般都以非法拘禁罪進行判決。番禺區法院刑事審判庭的案卷表明,多數這類被告被判兩年以下。
警方則反映,一大部分被警方抓獲的傳銷人員,因為證據不足被檢方退了回來,“他們沒留下證據,我們辦案很難啊。”番禺區公安分局一位葉姓警察向記者訴苦。在今年番禺區查獲的兩萬三千多人次的傳銷人員中,刑事起訴的只有18人。整個廣東省的情況也與此相似,廣東省工商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刑事拘留的434名傳銷人員中,被檢方批捕的只有131人,被依法刑事判決的只有21人。
“法律上的困境顯然減低了打傳的威懾力,所以在今天的大行動中,傳銷人員會面對執法人員顯得毫不在乎。每次打擊行動后,傳銷人員就會像過節一樣慶祝一番,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你看,我們不合法也不違法,工商拿我們沒辦法’。”何樹基說。
3 傳銷變得越來越復雜
中國開放直銷市場承諾期臨近,境外直銷企業急欲進入,另一些傳銷企業也蠢蠢欲動
境外傳銷企業悄入內地
記者調查發現,像何樹基一樣的工商干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所面臨的打傳困境將更為復雜。
隨著入世協議里中國開放直銷市場承諾期的臨近,境外一批未被大陸批準的直銷企業已急欲進入,另一些在境外也臭名昭著的傳銷企業同樣蠢蠢欲動。傳銷這趟水一下子變得更混了。
已經被國家總局列為今年十大傳銷案件的“美國立新世紀”傳銷案就是一例。記者從直銷界人士處獲悉,“美國立新世紀”是世界直銷行業協會的會員之一,在美國做的是正經生意,但它沒有被中國獲準進入中國直銷市場。
于是,它悄悄派“網頭”在中國布網銷售產品,意欲在直銷市場開放前搶得先機。但因為它在中國沒有正規的辦事機構,部分“網頭”失去了公司監控,搞起了非法傳銷。
今年3月,深圳市工商機關依法查處了“美國立新世紀”傳銷案。但記者的調查表明,“美國立新世紀”在深圳轉入了一種更為隱蔽的傳銷方式。
揭發這一內幕的是深圳一投資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郝軍(化名)。他稱立新世紀目前經常把深圳一些商人和白領騙到香港去搞培訓,以逃避內地工商的監控。他本人也是這樣的一個受害者。
郝軍介紹,今年四月份,他在立新世紀銷售商邵先生的鼓動下,花8000港元買下了他們的產品,并在后來的幾個月中拉到了兩個下線。按立新世紀的承諾,他應該得到三千多元的業績,但香港的上線卻不把錢給他。他稱,他周圍不少好朋友也受了立新世紀的騙。后記者致電郝軍的香港上線王克琳,他的秘書承認,目前他們發展了深圳不少商界人員為“立新世紀”會員。
而年輕的商人黃黎(化名),已經被香港的直銷企業亮碧思蠱惑得神思恍惚、負債累累、眾叛親離。
黃的哥哥黃一飛介紹說,黃黎雖然只有二十余歲,但她通過開餐館賺了數萬元。今年六月以來,她在數個餐飲業同行的游說下,進入了以銷售法國香薰產品lampeberger為名的香港亮碧思直銷公司。“這以后她就像瘋了,隔三差五到香港去聽亮碧思的銷售培訓,很快,她停下了餐館,專做這個亮碧思(生意)。”此后,黃黎開始不厭其煩地向親戚朋友推銷她的香薰產品,幾萬元的積蓄很快花完,并且不斷地向周圍的親友舉債。“現在她整個人都變了,親朋好友看到她就像避瘟神似的。我很怕她精神出問題。”黃一飛為妹妹擔憂而無奈。
記者通過香港直銷界人士河童獲知,亮碧思傳銷企業在香港也已經臭名昭著。早在一兩年前,香港警察局的商業罪案科就已經對亮碧思作了調查,香港不少媒體也報道了一些香港市民深陷亮碧思造成各類悲劇的事件。目前,香港的“反LB(注,即亮碧思)大聯盟”更是不斷公布有關亮碧思的各類投訴。但因為取證困難,香港商業罪案科至今沒有端掉“亮碧思”。
傳銷越來越隱蔽了
據河童透露,不只是立新世紀和亮碧思,更多香港和歐美的直銷企業,正在合法或非法地謀劃如何與大陸的監管層打擦邊球,搶奪大陸這塊即將開放的巨大直銷市場。
另一種變化也正在更為嚴峻地考驗工商執法人員。在工商人員忙于打擊常規的非法傳銷活動時,傳銷的各類變種層出不窮。互聯網傳銷、骨灰塔位傳銷,還有各類在傳銷與直銷之間打擦邊球的銷售行為。
雖然辨別直銷與傳銷有幾大公認的原則:是否需要交繳高額的入會費或認購高額產品,直銷商的收入來源是否來源于介紹他人入會時所抽取的傭金,公司是否灌輸一種不勞而獲或者說短期便可以賺大錢的理念,公司是否接受退貨。但實際操作時依然很困難。“金字塔欺詐”發展到今天,與直銷的界線早已更加模糊。
直銷公司中山完美的總裁許國偉曾表示:“金字塔欺詐和合法直銷往往只有一線之差。”有市場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即使國家制訂了詳細的執法標準,但對于基層執法人員來說,辨別這“一線之差”將會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知名的直銷業獨立研究人王萬軍更是語出驚人:“金字塔欺詐常用的詐騙手法發展到現在早已變得錯綜復雜,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收取高額入會費、把受騙人員聚居在一起進行詐騙的手法,已經是最為愚蠢和最為初級的手法了。”他舉例,過去高額入會費一直是辨別金字塔欺詐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現在的互聯網傳銷則是只收100元甚至50元左右入會費的金字塔欺詐組織。
4 立法是治本之策嗎
相關法規的出臺會便于執法,但傳銷的社會生存土壤仍將存在
反傳銷法規呼之欲出
面對這個日益棘手的打傳問題,工商局長何樹基盼望直銷法早日出臺:“有了直銷法,我們界定非法傳銷和直銷就會比較清楚。打傳也就更有法律依據。我相信,直銷法出臺后,非法傳銷會有所遏制。”
何樹基的這種想法在執法人員中很有代表性。但直銷業獨立研究人王萬軍卻持謹慎態度:“按照加入WTO的承諾,直銷立法應該是在2004年底出臺。
但由于直銷行業的復雜性和我國國情的復雜性,如果為了兌現承諾倉促出臺,一部不完善的法規所引發的危害會更大。“他舉了個例子,我國以前有《傳銷管理辦法》,但還是被許多企業鉆了空子而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并導致了1998年的”一刀切“政策。
但立法的必要性仍毋庸置疑,目前媒體盛傳國家商務部已在制訂直銷法草案。對此,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第一副會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薛榮久認為,立法應從這幾方面入手,首先是降低入會費,這是控制非法傳銷的有力措施之一。其次,要在限制直銷商欺詐的基礎上保障直銷商的合法權益。再次應立法禁止通過推薦直銷商加入而直接獲取傭金的做法。他介紹,美國各州的反金字塔法嚴禁直銷商通過發展下線獲得獎金。
執法標尺將更明確
另一個可能讓何樹基興奮的消息是,目前國家商務部已經初步制訂了《反金字塔欺詐條例》的草案。這將是一部專門針對非法傳銷的法規,目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在把該條例的草案分發給部分直銷企業,進一步征求意見。這是王萬軍通過權威渠道獲悉的。
王萬軍分析,《反金字塔條例》對于打擊傳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他透露,該條例草案已給“金字塔計劃”作出了明確的定義:“金字塔計劃是指參加者交納或變相交納一定的費用后,即可加入并可以此獲得報酬;其他人以同樣方式加入后亦可取得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并獲得報酬;余者以此類推。其組織者以后參加者交納的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參加者的收益數額主要依據其發展人員的數量或其發展的人員的數量。”這個定義應該可以讓何樹基這樣的基層工商干部有了明確的執法標尺。
但王萬軍仍認為,由于直銷行業的復雜性,特別是現在的金字塔欺詐越來越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多樣性,該條例只籠統地給出了金字塔計劃和金字塔欺詐抽象的定義,這在表現出立法靈活性的同時,也為執法時對金字塔欺詐行為的認定提出了難題。“條例應從不同方面列舉金字塔欺詐與合法直銷的明顯區別,這樣便于執法。”
消除傳銷根源非一日之功
中山大學社會學教授蔡和則認為,作為一個很復雜的社會現象,單純靠立法解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傳銷問題是困難的。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首先是中國社會變得太快。變得快就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和希望,人們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富。在一個穩定的社會里,“暴發戶”是很少見的。但在中國,這種現象太多了。這種現象激發了很多人的非法投機心理。同時,目前社會分化已經比較嚴重,于是造成這樣一種局面:底層的人情愿去冒違法的風險,會有意識地尋求“傳銷”這樣一條暴發的途徑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