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王”徐之偉:木之道、匠之心成就隆力奇
發布: 2016-11-18 14:15:59 作者: 佚名 來源: 光明網
  1986年到2016年,風云三十載,隆力奇從一家蛇業小公司發展成為中國民族品牌中的佼佼者,造就了日化行業的成功典范。而它背后的掌舵手,被譽為“蛇王”的隆力奇董事長徐之偉,以其“木之道”、“匠之心”成就了隆力奇的傳奇。

  “木之道”——良工不示人以樸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 匚部》注解中說:匠,以木工之稱,引申為凡工之稱也。
  1969年,16歲的徐之偉為了生計,去學了木工,一做多年。魯班的技藝精湛,庖丁的“游刃有余”,一直被徐之偉視作畢生的追求。除了庖丁,《莊子•達生》篇里的承蜩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粘蟬若拾;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等匠人的手藝、精神亦時刻激勵著他。

  道法自然 合于天道
  工匠的最高境界便如是。在學藝與工作實踐中,徐之偉深切認識到,身為木匠,只有常年如一日的保持專業敬業的職業態度,以耐心、專注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嚴謹、一絲不茍地追求完美和極致,孜孜不倦,才能最大可能地接近“木之道”,擁有“匠之心”,實現到“匠人”的質的轉變。
  改革開放前,如木匠徐之偉一般,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景圖定下底色。隨著社會進入后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代表著堅定踏實、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不過時。
  由徐之偉掌舵的隆力奇,從捕蛇養蛇為業到蛇油護手霜連續九年銷量全國第一,從一家村辦企業成長為日化巨子,從扎根本土、中國制造到走向世界、打造“中國創造”的代表,秉承著良工不示人以樸的“木之道”、“匠之心”,步履穩健、踏實奮進鑄就著隆力奇的民族品牌路。
  器物有魂魄 匠人自謙恭
  徐之偉在做木匠的時候,隨身總帶著工具,因為東家可能隨時會有意見,就需要他拿出工具修修補補,加之他自身做事一絲不茍,追求極致的心性,每次做工定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直到東家和自己滿意才罷。
  “客戶永遠是挑剔的,所以我們永遠要謙虛,對產品和服務更挑剔才能進步” 是徐之偉時常掛在嘴邊,行于足下的諾言。
  今年“兩會”期間,“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出發點顯然不是打撈傳統手工藝,而是旨在將傳統手工藝中蘊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現代企業。
  同時,相對于今天的企業發展,時代亦賦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內涵,即企業要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
  徐之偉在領導隆力奇三十年的發展中,懷著那一片“匠心”,赤誠地想要透過一件件產品去闡釋自己眼中看世界的樣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專注、技藝和對完美的追求。在他眼中,產品、品牌就是自己。徐之偉相信,人有情懷、有信念、有態度才可在一切變數可能之中,將產品、品牌、企業持續做到更好。
  在他的帶領下,隆力奇始終秉承以創新求發展的理念,加大技改力度,精益新品開發,加速人才引進,加強內部管理,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牢牢占據著本土日化行業的領軍地位。

  因著徐之偉的專業敬業的“匠人”態度,為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隆力奇廣納人才,擁有員工總數一萬余名,其中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專家的比例超過35%;同時,在全球部署成立八大研發機構:隆力奇(美國)保健化妝品研究院、隆力奇(日本)美健創新中心、清華大學•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功能食品聯合研究所、隆力奇本部研發中心、隆力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隆力奇企業院士工作站、隆力奇•麗娜有機產品(法國)研發中心,助力隆力奇產品結構和科技含量進一步升級優化。
  在嚴謹、一絲不茍的“木匠”徐之偉眼中,必須確保每一件產品的質量,嚴格把關檢測標準,不斷完善產品的材料、設計和生產流程。隆力奇自2012年起,斥資6億元,建造占地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的“智能化新工廠”,提升企業產品質量、檔次、產能;投資建造2.6萬平方米的智能化化妝品凈化生產車間、全自動原料倉庫、材料及成品高架倉、自動配送系統,并對現有的設施、設備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升級改造,建造符合GMPC標準的化妝品生產廠房;先后引進德國GEA成套反應鍋系統、英國博朗的牙膏成套反應鍋系統、瑞典Nordon全自動灌包裝牙膏生產線、意大利ACMA全自動香波生產線、GEA在線清洗系統、德國Bosch漱口水自動灌裝生產線和液洗快速生產設備等高端化妝品生產設備。
  當其他企業熱衷于“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有“匠心”的徐之偉,依靠信念、信仰,重視產品研發、生產等環節的品質靈魂,促使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企業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

  傳承:“匠心”背后是技藝和品格的雙重修煉
  徐之偉認為技藝和品格的雙重修煉是培養與傳承匠人匠心的核心,甚至對一個人品格的重視遠高于對其技術的要求。在管理上,徐之偉一直堅持不培養“會做事”的工匠,而是培養“用心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
  具體到企業中的每一員,徐之偉都會在定崗前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心性與專業特長,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意愿來從事、投入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以此更有益于培養他們靜心、刻苦、坐得住的“工匠心態”。
  今年,隆力奇向公司所有員工推出了每日工作規劃記錄,倡導“規劃多用幾分鐘,工作就能更輕松。”徐之偉始終秉持著要將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大小都做到極致、極致、再極致。個人自身做到精益求精,整個企業的 “工匠精神”就能傳承下去。
  已過花甲之年的徐之偉,從16歲入了“匠門”,便時時懷著那一片“匠心”,創立了隆力奇并鑄就著這一民族品牌一步步的前進之路。
  或許正如他所言,“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它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上一篇:隆力奇提升智造實力,以品質助力國貨發光 下一篇:   隆力奇朱金玲:“ 貧”出個美好的未來...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
      
      
     


 







